卖假药必然会判刑吗
卖假药是违法行为,但并未必意味着卖假药者必然会被判刑,这需视具体案情而定。
1.卖假药的行为触有《刑法》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刑法》第141条,明确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罚标准。
2.法律也体现了肯定的灵活性和公正性,是不是判刑还需考虑案件的具体情节、风险程度与卖假药者的主观恶性等原因。
3.具体来讲,假如卖假药的行为尚未导致紧急后果,且卖假药者可以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赔偿受害者损失等,或许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
4.假如卖假药行为已经导致了紧急风险,或者卖假药者存在逃避法律制裁等恶劣行为,那样被判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2、卖假药判几年及罚金多少?
找法网提醒,卖假药的判刑年限和罚金数额主要取决于卖假药行为所导致的害处程度与销售金额的大小。
1.依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风险人体健康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2.假如生产、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导致紧急风险的,刑罚将升级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3.假如生产、销售假药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导致特别紧急风险的,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严厉处罚。
卖假药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卖假药者想要取保候审,需要满足肯定的条件。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手段,旨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
1.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造、销售假药罪的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但具体条件可能因案情而异。
2.通常来讲,取保候审的条件包含但不限于: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或者虽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或者患有紧急疾病、生活不可以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与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状况。
3.卖假药者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不能进入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职员会见或者通信、从事特定的活动等。